甚麼是倉頡輸入法?
倉頡輸入法是一種常用的中文輸入法,由有「中文電腦之父」美譽的朱邦復先生於1976年創製。初期只有正體中文版本,原名「形意檢字法」,用以解決電腦處理漢字的問題,包括漢字輸入、字形輸出、內碼儲存、漢字排序等。朱邦復發明此輸入法時正值他為三軍大學發展中文通訊系統之際,時任三軍大學校長的蔣緯國為紀念上古時期倉頡造字的精神,乃於1978年將此輸入法重新定名為「倉頡輸入法」。
1982年,朱邦復登報公開放棄倉頡輸入法專利權,並且極力推動電腦的中文化。現今大部分作業系統,甚至一些電子辭典皆附有倉頡輸入法,繁體中文鍵盤也大多印有倉頡輸入法的字根。在繁體中文世界裡,倉頡輸入法是最為普及的形碼輸入法之一。
倉頡輸入法適用於多種平台,主流的中文作業系統和大部分電子辭典均有內建。一些字典、辭典或線上中文字典亦採用倉頡編碼作為檢索工具。